焦點

敢夢敢想:青年實習就業 圓夢大灣區

「夢想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熟悉香港青年事務的龍子明由衷寄語香港青年要「敢夢敢想」,爭取透過實習、就業等機會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發揮所長,一展抱負。龍子明更帶來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三年級生Angela和廣州中醫藥大學一年級生Ella,現身說法分享在廣州實習的有趣經驗。

為支持香港青年把握大灣區機遇,特區政府持續推出和優化各項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交流、實習、就業和創業計劃。2025年1月始,「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新增了優化措施,包括上調津貼上限至每名青年每月12,000港元、放寬參加資格至29歲或以下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的青年,以及容許參與計劃的企業申請內地青年來港工作,以促進大灣區內的人才交流。

身為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兼永遠會長,龍子明一直致力推動青年發展工作,聯會積極聯絡不同的青年團體和內地機構,為香港青年爭取更多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實習的機會,擴闊他們的視野以及令他們更深入了解祖國的發展。

龍子明認為新推出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優化措施,對企業、香港青年和內地青年都有好處,實屬多贏的舉措。他認為,加強香港青年對內地的認識才可以培養他們的家國情懷,從而鼓勵他們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特區政府為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所推出的各項計劃,正正可以幫助他們更深入了解內地的最新發展、職場文化、工作環境等。他表示,大灣區內地城市近年無論在地理位置、交通、科技甚至安全感等對香港青年而言都具有吸引力,而香港青年具有國際視野、能夠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所以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的發展空間非常廣闊。

龍子明創立的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一直與特區政府、廣東省政府等合作舉辦「粤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劃」,為18至30歲的香港青年提供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實習的機會。現時就讀於香港科技大學商學院三年級的Angela和就讀於廣州中醫藥大學一年級的Ella正是參加該計劃的香港青年。

Angela在2023年透過該計劃到特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駐粵辦)的行政及公關組實習,主要工作是為政府內部蒐集和整理有關廣東省的新聞資料,亦曾隨同駐粵辦官員出席多個大型活動及會議。本身因為家人在廣州工作而有意在內地發展的Angela認為,在駐粵辦實習讓她可以親身體驗在內地的工作,結識更多朋友,對日後在內地長期工作有很大幫助。

Ella則在2023及2024年連續兩年到廣州白雲山醫藥集團的白雲山製藥總廠實習,主要協助中藥研發工作,兩次的實習經驗更讓她見證了一款新產品由研發到面世的過程。作為中醫藥學生,Ella有感內地對中醫藥發展的重視以及大灣區中醫藥業廣闊的發展空間,促使她積極計劃日後在內地發展相關事業。

龍子明認為兩位同學的大灣區實習經歷是很好的例子,鼓勵香港青年應該多去內地走走,甚至到內地城市實習,感受內地在經濟、科技甚至脫貧等各方面的巨大變化和成就。他勉勵青年透過實習、就業等機會到大灣區內地城市「說好香港故事」,為香港的明天作出貢獻。

關於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

特區政府於2021年試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試行計劃),並自2023年起恆常推行計劃(恆常計劃),鼓勵企業聘請及派駐香港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向企業發放的津貼為每名青年每月10,000港元,為期最長18個月。自2025年1月起,恆常計劃的津貼上限上調至每名青年每月12,000港元,或青年月薪的60%,以較低者為準。參加計劃的資格亦放寬至29歲或以下持副學位或以上學歷的青年。

截至2025年2月,試行計劃及恆常計劃共錄得1,076間企業提供職位空缺及2,262名青年入職。試行計劃向企業發放1億1,791萬元津貼。恆常計劃在2023-24年度及2024-25年度分別向企業發放1,507萬港元及4,999萬港元津貼。

© 2025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