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社會經濟指標(2024)
面積 |
1 115平方公里 |
人口 |
7 524 100 |
地區生產總值(GDP) |
31,750億港元 |
人均GDP |
42.2萬港元 |
商品貿易總額 |
94,645億港元 |
出口貨值 |
45,424億港元 |
進口貨值 |
49,221億港元 |
產業結構(佔GDP百分比)* |
第一產業(農、林、牧、漁業):佔GDP 0.1%
第二產業(工業和建築業):佔GDP 6.5%
第三產業(服務業):佔GDP 93.5%
|
港口貨物吞吐量 |
1.77億噸 |
旅客吞吐量 |
訪港旅客:4 450.3萬人次 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5 305.5萬人次 |
註:以上數字由香港特區政府相關部門提供
* 2023年數字
- 香港特別行政區位處國家南面沿岸、亞太區的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是背靠內地、面向全球的國際都會,貫通亞洲多個重要市場,是企業於內地和亞太區發展業務的首要商務據點。
享譽國際
- 香港在加拿大菲沙研究所發表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24年度報告》中排名全球第一。
- 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第3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香港的排名為全球第三位。
-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表的《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評定香港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第三位。
-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資料,按2024年貿易總值計算,香港是全球第七大貿易實體。
香港在大灣區的獨特優勢
- 香港是大灣區最國際化的城市,具備便利營商的環境、優良的法治傳統、自由的經濟制度、完善的資訊科技基礎建設及金融體系,並擁有高端人才及熟悉國際市場的專業服務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為八個重點領域的發展中心,當中包括四個傳統中心(即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及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和四個新興中心(即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以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十四五」規劃亦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強調要高質量建設大灣區。
交通運輸及物流樞紐
- 香港擁有完善的交通網絡及世界級的基建設施,是國際及區域交通運輸及物流樞紐,並致力發展成為區內具領導地位的郵輪樞紐。
- 航空服務方面,以國際乘客量和國際空運貨物處理量計算,香港國際機場亦是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經常獲選為世界最佳機場之一。從香港出發,可於四小時內飛抵各個主要亞洲市場、五小時內到達全球半數人口居住地。海上運輸和交通服務方面,以貨櫃吞吐量計算,香港的港口是全球最繁忙的貨櫃港之一;維多利亞港水深寬闊,沒有淨空高度限制,加上完善的啟德郵輪碼頭設施,可供世界最巨型的郵輪停泊。
- 香港的高增值專業海運服務發展蓬勃,熟悉國際貿易活動的營運和規則,並擁有大量這方面的人才和全球網絡關係。航空方面,香港國際機場是成熟的國際及區域航空樞紐,擁有完善的國際航線網絡。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優勢,將帶動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和空港群,以至成為亞太區的高端航運服務業群,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策略。
跨境基建
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高鐵香港段)和蓮塘/香園圍口岸這三項重要跨境基建的開通,大大縮短香港和大灣區城市的交通時間,促進互聯互通,達致聯通大灣區,連接世界,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 港珠澳大橋
- 港珠澳大橋將大幅減省陸路客運和貨運的成本和時間,例如往來珠海與葵青貨櫃碼頭的行車時間將由約三小時三十分鐘縮減至約75分鐘;往來珠海與香港國際機場的行車時間將由約四小時縮減至約45分鐘。
- 珠三角西部將納入香港三小時車程可達範圍內,來自珠三角西部、廣東西部和廣西等地的貨物更能善用本港的機場和貨櫃碼頭,提升香港作為貿易和物流樞紐的地位,亦加速珠三角與鄰近省份的經濟融合。
- 高鐵香港段
- 高鐵香港段於2018年9月通車後,與現時超過47 000公里的國家高鐵網絡連接。
- 由香港西九龍站乘高鐵前往深圳、廣州,以至珠三角地區其他城市的時間將大大縮短,只需約14分鐘可直達福田、約18分鐘可直達深圳北、約47分鐘可直達廣州南,並可轉乘珠三角城際快速軌道到達大灣區其他城巿。
- 蓮塘/香園圍口岸
- 蓮塘/香園圍口岸是香港首個備有「人車直達」設施的道路口岸,連接深圳東部過境高速直達深圳龍崗,再經深惠高速(又稱惠鹽高速)或深汕高速直接通往粵東地區,為深圳東、惠州、粵東及鄰近省份提供有效率的跨境通道。
香港和內地的經貿關係
- 一直以來,香港充分發揮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過程中獨特的地位和功能,既是國際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最佳門戶,亦是輔助內地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平台。
- 貿易方面,香港和內地是彼此主要的貿易夥伴。自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內地在香港全球貿易額中所佔的比例由1978年的9.3%躍升至2024年的51.0%(48,263億港元)。
- 2024年,香港是內地第三大貿易夥伴,兩地的貿易額佔內地貿易總額的5.0%;香港是內地貨物的第二大出口市場,佔內地出口總額的8.1%(22,434 億港元)。
- 2024年,香港自內地進口的貨物總值達21,447億港元,佔香港進口總額的43.6%。同時,內地是香港產品的最大出口市場,進口價值達204億港元的港產貨物。經香港轉口進出內地的貨物共達37,804億港元,佔本港轉口總值84.3%。
- 投資方面,內地是香港外來直接投資的最大來源地,截至2023年年底,內地投資約佔香港外來直接投資總存量的31.1%,達51,676億港元。
- 在香港經營的內地企業數目眾多。截至2024年中,內地企業在香港設立了2 620家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或本地辦事處。
工作重點
(一)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二)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三)為優勢範疇開拓發展空間
(四)加強大灣區內城市互聯互通
(五)推動青年創新創業
(六)充分用好香港的國際聯繫和國際網絡,向海外推廣大灣區,吸引資金和人才落戶大灣區